瑜伽常识 /MANUAL
开元体育关瑜伽常识于瑜伽的小知识 什么是的八支行法
“瑜伽”(英文:Yoga)这个词,是从印度梵语“yug”或“yuj”而来,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瑜伽源于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系,探寻“梵我合一”的道理与方法。而现代人所称的瑜伽则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养心方法。
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大圣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英文:Patanjali,印地语:??????)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订为完整的八支体系。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
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包括调身的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达至身心的合一。
瑜伽是一项有着5000年历史的关于身体、心理以及精神的练习,起源于印度,其目的是改善您的身体和心性。2014年12月11日瑜伽常识,联大宣布6月21日为国际瑜伽日,2015年举办了首届6.21国际瑜伽日。
冥想是一种对生命系统能量释放,重组、修复、优化的综合过程,经过冥想透彻洗礼之生命会更加平和与宁静,这对整个机体有着意义深远作用的宁静状态,是难以用一两篇文章可以说得清的。简而言之,在宁静中,也只有在宁静中,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瑜伽。下面为大家介绍常见的冥想方法:
动作分解:带着觉知感受当下迈出的脚步,当意识完全专注时,身心达到联结,喜悦、宁静由内而生。
1.在大自然中开元体育,身心很容易得到平静,一花一草都可以成为我们观和想的对象。停止所有思考,静静地观察花、草、树木、蓝天、白云……感觉自己与观想的对象完全融合为一体,享受大自然的能量。
2.在家中也可以随时进入观想。只要找一个观想对象就可以了,譬如:水晶石、鱼缸、盆栽、图画等,任何你喜欢的对象都可以开元体育。这些物体能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渐渐排除外在的干扰,慢慢转向内心世界,体会宁静和安详!
功效:舒缓眼睛疲劳,促进眼睛周围血液循环、排除毒素、增强视力、使眼睛有神。提升专注能力、充分吸收烛光的能量,使内心光明自信,消除内心的恐惧,心灵更加平静。
01.选择自己舒适的坐姿坐在瑜伽垫上,挺直脊柱。先闭上眼睛,调整呼吸;放松全身,慢慢睁开双眼,视线.开始凝视烛光,专注地观察它的内焰、外焰、颜色、大小、形状。尽量不要眨眼睛,让眼泪自然流下。
03.慢慢闭上眼睛,观想烛光在眉心处直到对烛光的印象变得模糊时再次睁开眼睛凝视烛光,重复5~8次,保持专注和放松的状态。最后,让自己平躺下来,全身放松。
冥想字面上的解释:冥,就是泯灭。想,就是你的思维、思虑,冥想就是把你要想的念头、思虑给去掉,找到感知开元体育。
冥想,大家都误认为只有坐在那里才是冥想,甚至还专门为冥想设立了一堂课程,实际上随时随地可以进入无思虑的这种状态。例如法、观察呼吸也可以进入DHYANA,做体式的时候通过呼吸移动身体,当用呼吸移动身体,当身体达到极限的时候已经处于一种DHYANA的状态,有人把体式运动叫做移动冥想。移动冥想从什么作为入口,通过一段时间来观察我们的身体,会发现在身体里有可控的部位和非可控制的部位。
冥想是从我们身体的可控部分为入口的。例如:把手做一个高度的弯曲,当你弯曲伸展,伸展到极限的时候,思维在这个时候就停止了,瑜伽很多体式要求尽量做到身体的极限,到达身体的极限后意识进入到了感知的状态,进入DHYANA的状态。PRANAYAMA中的YAM具有另外一层意思:无限扩充,无限伸展的意思,做一个体式达到无限伸展的时候,就进入了DHYANA这种状态,练体式是使用了身体的极限,身体的运动后很多老师会设一些烛光冥想、OM声冥想、观照呼吸的冥想等等,原理都是相同的。烛光冥想是用眼睛,眼睛张开开元体育,不要眨眼瑜伽常识,其实只要掌握了原理不使用蜡烛也可以掌握冥想,不使用蜡烛,把眼睛睁开,尽量不眨眼,可控系统达到非可控的时候,眼睛睁开了一会,疲劳了需要眨眼来保护眼睛,但是你控制他,不眨,这时头脑的思维就停止了,这时候没有了任何思维。冥想的锻炼实际上是利用身体可控的部分切断思维,呼吸也一样,很多老师会教呼气、吸气、屏气。我们来实验一下,深吸一口气后屏息,在屏息这一瞬间头脑进入真空状态,无法进行思维。就进入了DHYANA。
当思维切断的时候,有一种能量自动流淌,进入感知,感知和思维是很难同时存在的,当思维存在太厉害的时候感知就会消失。
DHYANA这种状态是处于一种感知,这种感知是智慧的。不是小孩或疯子没有思维的感知。小孩和疯子的思维是低级的尚未启动的,其感知是无知的和无智慧的。DHYANA是知觉和智慧高度的统一。
1、持戒(yama) :指必须遵守的戒律,包括不杀生、诚实、不盗、不淫、不贪等。《瑜伽经》认为,在作瑜伽功之前,一个人必须要有充分的道德修养,否则的话,他的心是不会平静的。
(1)清净(对身体和食物的清净,为“外净”;对内心污浊的清净,为“内净”)
(2)知足(不求自己份外之物)(3)苦行(忍受饥、渴、寒、暑、坐、立等痛苦,遵守斋食、巡礼、苦行等等誓戒)
3、(asana):指保持身体平稳、轻松自如、精神放松。包括莲花坐、英雄坐、吉祥坐、金刚坐、至善坐等等。
4、调息(pranayama):指调整和控制呼吸。《瑜伽经》指出,调息时首先要注意呼吸的三种作用:向内吸气的作用、向外吐气的作用、不吐不吸长长将气储于胸腹之中的作用。
(1)“处”,指气息吸入后,气息在胸腹之内所到达的范围;气息吐出以后,气息在宇宙中达到什么地方。
(2)“时”,指呼吸的时间。要求在呼气吐气过程中,一定要保持速度适中、间隔和节奏合宜。
(3)“数”,指呼吸的次数。要求出气入气一定要徐缓而轻长,切忌短促、粗急。
(4)“专注一境”,指调心的问题,在呼吸时,要将意念专注在某一点上,不能分散。
5、摄心(Pratyahar):指抑制各种感觉感官,使感官的活动完全置于心的控制之下。
6、凝神(dharana):是使心专注于身体内的一处,如肚脐、鼻尖、舌端等;也可以专注于外界的一种对象,如月亮、神像等。
7、入定(Dhyan):亦称静虑,是使专注一处的心与所专注的对象相统一、使主客观相融合。
8、三摩地(samadhi):就是真正达到了心与其专注的对象冥合为一。三摩地又分为两种:“有想三摩地”和“无想三摩地”。前者,指达到三摩地后,仍然带有一定思虑情感的状态。后者,指心的一切变化和作用都已经断灭,完全达到与专注对象合一的状态,即瑜伽的最高境界。